为激发学生运动热情,创新体育育人模式,物理学院于4月25日成功举办“活力凝聚,体育同行”体育大课堂活动。本次活动涵盖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等7个专项模块,通过“线下集训+云端参与”双轨模式,单场次最高吸引200人参与,为短期集中式体育教育提供了创新样本。
多元项目激发参与热潮。活动以“半小时入门排球裁判”特色课程拉开帷幕。排球模块通过腾讯会议直播,在规则讲解、赛事录像解析中实现知识科普与文化浸润双效合一。羽毛球馆内,专业教练针对高远球、网前球等技战术展开夜间特训;洪家楼网球场则上演“移动击球+战术意识”特训营,通过多球训练强化实战能力。
竞技类项目创新训练模式。女篮在风雨操场开展“折返跑上篮”“半场攻防”等高强度特训;男篮团队通过空接配合、无球挡拆等战术打磨默契度;足球队在校医院小球场展开分组对抗,重点提升小空间战术执行力。活动特别设置乒乓球专项训练,千佛山舜园餐厅三楼球台前,推挡、弧圈等技术训练持续至深夜。
云端联动扩大育人半径。“我们首次尝试线上同步直播,排球队的裁判培训课程实时观看量破百。”活动负责人介绍,通过直播互动、远程指导等方式,未到场学生可深度参与理论学习。各院队通过此次活动吸引观众收看,其中女篮、羽毛球队收看人数较往年有显著提升。
长效机制培育体育文化。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辛莹表示,未来将把“体育大课堂”固化为年度品牌项目,拟增设春季户外拓展主题模块,配套推出运动积分奖励制度。院级体育社团将依托“线上打卡+线下约练”模式,持续开展月度技能挑战赛,形成“短期集中激发—长期社群维系”的良性循环。
此次活动通过高强度、模块化的课程设计,突破传统体育教育的时空限制。据后续调研显示,大多数参与者认为“半日沉浸式训练显著提升专项技能”,体育育人“精准滴灌”模式初见成效。

